首页 > 新闻中心 > 防爆基本知识

防爆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17-11-29 来源: 点击次数:5256

一、电气设备防爆基本知识

工业领域自动化控制的电气设备防爆常用型式是:本质安全型、隔爆型和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是可适用于0 区的防爆技术。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分组

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目前我国可以接受的防爆型式如下

电气设备的表面温度组别

按照我国国家防爆标准GB3836.1-2000的有关规定,电气设备的温度组别与设备允许

表面温度和适用气体引燃温度的关系如下:

二、防爆外壳的基本防爆原理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将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放在特制的外壳内,该外壳具有将壳内电气部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与壳外爆炸性混合物隔离开的作用,并能承受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混合物被壳内电气设备的火花、电弧引爆时所产生的爆炸压力,而外壳不被破坏;同时能防止壳内爆炸生成物向壳外爆炸性混合物传爆,不会引起壳外爆炸性混合物燃烧和爆炸。这种特殊的外壳叫“隔爆外壳”。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隔爆和耐爆性能,被广泛用于爆炸性环境工作场所。

隔爆型电气设备除电气部分外,主要结构包括隔爆外壳及一些附在壳上的零部件,如衬垫、透明件、电缆(电线)引入装置及接线盒等。

根据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我们知道隔爆外壳应具有耐爆和隔爆性能。所谓耐爆就是外壳能承受壳内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时所产生的爆炸压力,而本身不产生破坏和危险变形的能力。所谓隔爆性能就是外壳内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时喷出的火焰,不会引起壳外可燃性混合物爆炸的性能。为了实现隔爆外壳耐爆和隔爆性能,对隔爆外壳的形状、材质、容积、结构等均有特殊的要求。

三、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不同电位的裸露导体间的较小空气距离叫做电气间隙。

不同电位的裸露导体用固体绝缘件隔开,从一个导体起,沿固体绝缘件表面到另一导体的短路径长度叫做爬电距离(计算举例参见GB3836.3-2000第4.3、4.4条)。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与纯空气的绝缘强度(或者说击穿电压)密切关联,后者则与固体绝缘件表面击穿电压(或者称为沿面放电电压、表面闪络电压)紧密相关。在同一个分布电场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相当于是两个“并联”的击穿通道。实验表明,沿面放电电压大大低于纯电气间隙的击穿电压,这也正是同一电压等级下,为什么爬电距离往往比电气间隙数值要大的原因。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对于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绝缘材料应分别规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值。防爆电气设备的接线盒内部(增安型须包括主体内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要求高于一般电气设备要求。隔爆电气设备的主体内部等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则按一般电压设备要求。

锐技卷轴涉及防爆的卷轴主要有EP2400系列、EP3900系列